找到相关内容83篇,用时6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文道并焕 儒释兼综——论陶望龄学术与文学

    经生者证之吾心而已,离心而求之章句则远离章句。”(《吴越菁华录序》)由他重质实、尚自然理论,引出了论诗歌风格“偏至说”: 刘邵志人物,尝言:“具体而,谓之大雅;一至而偏,谓之小雅。”盖以...陶望龄论诗时浓郁性理气味,冲淡了他汰除复古之习锐气。同时,具体而“大雅”仍是诗歌最为完善审美追求。“众偏之所凑,夫是之谓富有。”“人就其偏,而后诗之大全出焉。”“大全”该备,是欲达而难以臻达...

    周 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2451902.html
  • 欧阳竟无思想中三个论题

    考据和历史学上支持,则是在他传人手中才得以完成。  在《杨仁山居士传》一文中,竟无对真如缘起论有一个纲领性批判。其大义是说,由于魏译《楞伽》歧义产生《起信》之谬,从而影响到贤首、天台两家...欧阳竟无思想中三个论题  龚隽  [北京]哲学研究,1999年第12期  50-58页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龚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3752050.html
  • 六朝僧侣诗研究

    与佛教弘传026  第一节 时乱世社会-028  一、三国哀歌028  二、两晋板荡029  三、南朝动乱032  第二节 佛教与玄学融合- -034  一、玄风畅行035  二、佛...过程来观察僧侣诗特色;再者就东晋以后出现僧侣诗这种现象,从僧侣诗本身结构与语言特色,并结合文化与艺术层面探讨,藉以忠实呈现佛教僧侣诗原始风貌。  第一章绪论主要在介绍写作缘起,以及写作...

    罗文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53954553.html
  • 文字禅与宋代诗学(3)

    多脱略窠臼,于时衲子视之,如春在花木,而不知其所从来。”[67]“公之全体大用,如月照众水,波波顿见而月不分;如春行万国,处处同时而春无迹。”[68]以上这些句子,都以“花”表示具体而事物,以“春...第三章A话语转换:文字禅与宋代诗论  第一节M法眼:理一分殊和出位之思  从北宋中叶后开始,士大夫文化圈内出现一股整合会通文化思潮,其特点是强调不同事物之间共同性,在殊相中发现共相,在特殊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25456020.html
  • 佛法是一种本体论吗——比较哲学视域中对佛法基本要义反思

    具体而根据。我们有理由怀疑,这与由佛陀所证悟并予以开示空相应缘起究竟还有多少关联?  五  由袴谷宪昭、松本史朗等学者所倡导“批判佛教”(Critical Buddhism)运动无疑是世纪之交...佛法是一种本体论吗?  ——比较哲学视域中对佛法基本要义反思  傅新毅  (南京大学 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,南京210093)  摘 要  “本体论”远非是佛学研究一个自明可靠诠释构架,在相关...

    傅新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83856178.html
  • 大乘禅波罗蜜‘止观法要’之抉择── 新世纪新禅学刍议

    说,皆是佛陀因应不同根机一时之教。在这样认知前提下,南北朝、隋唐时期完成印度佛学中国化过程中,智者大师成为一个具体而典型代表,他将所有印土传来各期佛教思想,以佛陀毕生因应各类根机‘五时...大乘禅波罗蜜‘止观法要’之抉择── 新世纪新禅学刍议  性广法师  目 录   一、前 言   二、研究概念提出   三、对于印度禅学典籍取材与抉择   四、大乘禅波罗蜜涵摄声闻禅法...

    性广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3257494.html
  • 宗喀巴对于大、小乘戒相融之思考(1)

    宗喀巴对于大、小乘戒相融之思考  l 前言   大乘佛法实践之道即是菩萨行或菩萨道修行,而六度四摄实践即可衍出菩萨万行。这些呈展大乘精神实践之道系以智慧与方便为本质内涵,其具体而展现即是藉由菩萨戒实践。菩萨戒属于佛教信徒修持之道,就其为宗教戒律之实践现象部分,笔者并不主张有逾越公开讨论。然而,由于其思想中结合大乘佛法精神,开显大乘实践理论部分,笔者认为:正因为菩萨戒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1060063.html
  • 佛哲学研究与思想体系建立

    指出,佛固然不生不灭至于涅盘,然而却无时刻不在生灭变化中。他借用孔子喻时间推移如川之逝水,形象地说明了以太特徵,也形象地说明了事物在量变累聚过程中发展变化,即以太微生灭形成了万物生灭。这种对事物发展规律认识,基本上是符合客观实际。但他在进一步展开这个伦点之后,指出“生与灭相授之际,之又微,至于无可;密之又密,至于无可密。夫是以融化为一,而成乎不生不灭”[注:《仁学·十五》],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95060804.html
  • 法相唯识宗祖庭

    胜论主张有常极微,其数无穷,其体极小。常极微后来逐渐和合,生诸子极微。子数量成倍地减少于常,而其体则又成倍地增大于所生常。和合增减到最后,极微之体扩张成大千世界,极微之数则唯余一个。而吕才引据《...法相唯识宗祖庭  一、瑜伽唯识宗开创之祖斋  ——玄奘译经弘法要地  大慈恩寺是中国法相唯识宗祖庭,中国唯识宗就是在这里诞生并发展起来,因而唯识宗也被称为“慈恩宗”。知  慈恩寺建成伊始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01161429.html
  • 理学别派”与士人佛学——从明清思想史的主题演进论近代唯识学思想特质

    胜用矣。快己之欲,忘人之欲,则私而不仁。”由通天下之欲而成就万物一体之仁,是一种人欲之大公。这种大公之仁,是通过理对情欲之区别体察,各如其分寸而顺遂之,不使其过或不及而实现。因此,这种理是一种“...理学别派”与士人佛学——从明清思想史的主题演进论近代唯识学思想特质 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张志强  与朱学排佛不同,阳明心学兴起一方面以佛教为助力,而另一方面心学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佛教...

    张志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53161757.html